目前分類:為書寫序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愛的發生是一個神祕,那或許是上天冥冥中的旨意。而愛的持續則是一個考驗,從來都不容易。

 

愛一個人,同時要接受一切的風和日麗和所有的狂風暴雨,就像生活在阿拉斯加,要享受最光亮的永晝,也要承受最黑暗的永夜,繁花與冰雪,溫暖與酷寒,交織成愛的季節。

 

蕾妮在13歲那年,與她的父母,恩特和珂拉,來到這塊遼闊美麗卻又暗藏凶險的土地,開始前所未有的生活,也開始後來那些悲歡離合的故事。

 

那是七零年代,正是越戰結束之際,從軍回來的恩特雖然離開了戰爭的煙硝,卻沒有離開他自己一人的戰場,他的壞脾氣讓他走到哪兒都很容易與旁人一觸及發。蕾妮與珂拉不知道他曾經經歷了什麼樣的恐怖,只知道他噩夢不斷,會在黑暗的夜裡嚎叫,戰爭把原來那個迷人良善的男子變成創傷後壓力症的病患與末日派的信徒。許多時候,恩特的行徑都接近瘋狂,阿拉斯加漫長的冬季更加深了他的恐懼,他擔心最愛的妻女會被外界的凶險吞噬,必須在大難來臨之前先做好萬全準備,因此他以訓練軍人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女兒。別的少女在同樣的年紀,生活裡可能充滿花朵、夢幻與蜂蜜,蕾妮卻得學會射擊、準備避難包、在黑暗中迅速組裝槍枝。

 

蕾妮的母親珂拉出身於西雅圖的律師世家,從小接受貴族教育,但她生性浪漫,16歲就懷孕逃家與恩特私奔。丈夫從軍的那段期間,自己也是個孩子的她一人很艱苦地撫養女兒,丈夫回來之後,她又要面對他難以預測的黑暗情緒,但為了愛,她一切都忍了下來。然而珂拉的愛太過執著,也讓她逃避去面對某些真相,即使在被狼群肆虐、家園全毀、遭受家暴虐打之後,她還是對恩特不離不棄,因為她癡心妄想他會改變,會變回從前那個迷人良善的男人。珂拉對恩特的愛,就像恩特對世界末日的恐懼一樣,無論如何都無法動搖。珂拉如此心甘情願地跟著一個火藥庫般的男人浪跡天涯,卻也讓女兒被迫從小就在動盪的環境裡成長。

 

於是,在險惡的外境與恐懼的心境融為一體的世界裡,沒有人能聽見蕾妮孤獨的呼喊。生活總是危機四伏,要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並不容易,面對至親更是如履薄冰,外面有熊有狼,但家裡何曾安全?恩特教導她如何求生存,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這個家裡最大的災難,他以為自己在保護她們,卻不明白那其實是傷害。

 

母親離不開父親,而蕾妮離不開母親,結果是生活離不開憂傷恐懼,愛與暴力難以理清。成長如此艱辛,但小女孩終究會長大,而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必須付出獨立的痛苦代價。當17歲的蕾妮與鄰家少年邁修相戀之後,種種的拉扯、對立與衝突終於浮上台面,備受考驗的愛情故事也才真正開始。

 

《不能沒有你》,這是一本寫「愛」與「痛」的書。家人的愛,情人的愛,對土地的愛;甜美的愛,危險的愛,在崩壞中懷抱希望的愛。愛可能造成毀滅,卻也是愛帶來救贖。愛讓人脆弱,卻也是愛令人堅強。愛可能有刺,可能像是喝下致命的毒酒,但愛也是唯一的解藥。愛總是要經過痛,才能帶來真正的領悟。

 

本書作者克莉斯汀漢娜非常會說故事,使得閱讀的過程有如一趟驚心動魄的阿拉斯加愛之旅,有波瀾壯闊,有蕩氣迴腸,也有極為細膩的描述,人物與畫面皆栩栩如生。我們彷彿進入主角蕾妮的內心,與她一起經歷那些血淚交織的情節,那些因愛而歡喜憂傷與痛澈心扉的時時刻刻。這是一本一旦展開就無法放下的書,除非讀到最後的結局,否則難以掩卷。這本書有許多地方讓人感動,也有更多之處令人歎息。

 

愛裡不該有恐懼,愛是擴張與融化,恐懼則是緊縮與僵硬,愛與恐懼是兩種相反的能量,愛裡一旦有恐懼,這份愛就會變成傷害。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讓恩特成為一個扭曲的人,讓他對妻女的愛充滿末日來臨的黑色想像,使珂拉與蕾妮活在膽戰心驚裡,也把他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與恩特對照的是邁修,他對於愛的無懼,讓蕾妮重新定義愛的意義。

 

愛裡總有冒險的成份,愛一個人像是在陌生的土地上拓荒,一切都是未知。你可能為了那片景色而著迷,但要如何讓自己與這片土地一起和諧地生存下去才是真正的問題;你不能只選擇春天的美麗而拒絕冬天的嚴酷;你會沐浴燦爛的陽光,也會面臨冰霜雨雪;你或許努力開墾,收穫卻不如預期;說不定你會在這個過程裡迷失自己,就像阿拉斯加這片土地,每年都有人失蹤,從此下落不明,可能墜落岩隙,可能在山逕迷途,可能在漲潮時溺斃........你必須與各種考驗博鬥,惡劣的天氣、不知何時會出沒的野獸、地震、火山........而最大的考驗是面對自我的孤獨,那樣的孤獨可能會讓你無以為繼只想逃離,但你已沒有退路,你只能付出百分之百的自己。

 

然而,當你通過種種考驗,也將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你也發現,在不知不覺之間,自己已像一棵樹一樣扎下深根,你已與你的愛血脈相連,你再也離不開這片土地,還有土地上覆蓋一切的廣大天空。愛成就你,也成就你的世界。

 

是的,愛從來都不容易,然而若沒有愛,人生只是漫漫長夜。

 

愛,有如走入荒野,你可能面對絕世美景,也可能面對難以預測的危機,而你終於領悟,原來所有的美麗與凶險只是一體兩面。

 

要得到愛,需要有踏入荒野的勇氣。你有這份勇氣嗎?

 

也許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會得到屬於你的答案。

 

 

.
〈為書寫序〉

書名:#不能沒有妳

推薦:彭樹君
標題:愛,有如走入荒野
出版:春光出版

 

博客來:http://t.cn/RFxZwmk

FB:http://t.cn/RFxHcXp



《不能沒有妳》立體書.jpg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想密碼》封面    

 

﹤為書寫序﹥

夢想密碼/亞歷山大‧洛伊德(美國)/方智出版

 

 

在愛與光之中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這是聖經〈箴言〉裡,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因為對我這樣一個唯心主義者而言,它包涵了人生一切的真理,也是一個無限深遂的秘密。我深深相信,內在世界成就外在際遇,淺白地說就是心想事成,但為什麼個人意願常常與現實狀況背道而馳?因為箴言所說的「心」不在意識層面,而在潛意識,或更深的前﹝世﹞意識,那絕非意識所能及。

 

那麼我們要如何深入自己的內心,在潛意識裡設定成功人生的程式呢?換句話說,我們要如何「真正地」心想事成呢?

 

這本《夢想密碼》,以能量醫學與量子物理學的角度,重新詮釋了兩千年前的古老箴言:所謂的「心」,不是意識心,是「靈心」,而靈心的運作在於「愛」。心中有愛,就擁有了一切,在愛中行事,就是成功。這不是理論而已,更是實證的結果。

 

就像作者的前一本書《療癒密碼》一樣,書中有很紮實的科學基礎,看似複雜,其中旨意卻是最純粹的真理: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放下恐懼,選擇愛做為一切的依據,而你夢想中的一切,皆在其中。也像《療癒密碼》一樣,書中有一套可實際操作的手勢,告訴你如何從身體進入心靈層次,以能量進行自我修復與療癒,如何刪除恐懼的病毒,以愛重新設定內在程式。

 

這本《夢想密碼》可說是我一直在等待的一本書。它提出了至上法則,也提出了愛與真相的心靈物理學:愛是萬事萬物的能量,若一個人能放下期待,放下頭腦,放下由意志力掌控、充滿壓力的世界,回到自己的內心,允許神性發生,允許過程自己去運作,那麼生命中一切的美好就會水到渠成地到來。而我們真正的健康與成就,正是時時刻刻地活在當下的愛與光之中。

 

摘自《夢想密碼》/方智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魂暗夜      

 

 

<為書寫序>

靈魂暗夜/潘蜜拉.克里泊(美國)/方智出版

 

 

靈魂暗夜,內在成長必經之路

 

 

許多靈修者都經歷過靈魂暗夜,或者該這麼說,如果靈魂未曾到過最黑暗的地府,又如何脫胎換骨?

 

就像潘蜜拉說的,墜入黑暗的經歷,是內在成長必經之路。走出靈魂暗夜之後,她如此形容:「這是一次縱身躍入黑暗的成長之旅,也因此,陽光變得前所未有的明亮。」

 

那麼什麼是靈魂暗夜呢?本書的詮釋是:

 

「你的人生中發生了某些糟糕的事情,而你則以恐懼或抗拒來應對,因此你無法跟從生命之流──生命賦予你的一切──不能或不想接納與隨順出現在你面前的機遇,全身緊繃、抗拒,停滯不前。你拒絕順應生命之流,從而導致靈魂暗夜。」

 

那種下沉到最深的死蔭幽谷之中,身心都接近崩解的感覺,是難以想像的痛苦,而潘蜜拉以無比的勇氣,誠實地面對並紀錄了這一趟煉獄中的心路歷程,帶回珍貴非凡的訊息,對所有有心靈修的人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是潘蜜拉繼《靈性煉金術》、《靈性覺醒》、《與指導靈溝通》和《蓋婭的靈訊》之後所出版的第五本書,與前面四本的靈訊傳導不同的是,這回由她所親身體驗的靈魂暗夜為出發,再帶入約書亞、馬利亞與抹大拉的馬利亞之相關靈訊,令人讀來感受特別深刻。另外附錄了潘蜜拉的十二個前世回溯,分別是終身未婚的僧侶、日本修行團體中的神女、遭受性侵害的女僕、充滿憤怒與怨恨的聖經學者、傲慢卻又寂寞的女領主、納粹集中營裡失去兒女的痛苦母親、心靈空虛的羅馬王子、亞特蘭提斯的大祭司、犯下殺人罪的妓女、愛斯基摩的女巫醫、被宗教法廷宣判為女巫的女子,以及追隨耶穌的信徒,每一個前世回溯都可以看出人生經驗與靈性的密切關聯,以及這一世如何影響下一世,令人彷彿身歷其境。

 

潘蜜拉同時也對當今靈修界的眾多怪現狀提出質疑與探討,她的態度誠懇且虛心,卻又往往一針見血,尤其是第一部第九章〈靈修上的贅尤〉,值得所有對靈修有興趣的朋友細讀三遍。靈修者還是要紮根於現實,因為「真正的靈修既簡單又平凡,會加強你與地球實相的連結。它邀請你擁抱自己人性的一面,並同時看到他人的人性。」

 

至於對其他朋友來說,本書也是關於憂鬱症、躁狂症、厭食症等精神疾病的第一手親身體驗資料,在這個心靈失衡現象日益嚴重的時代,潘蜜拉誠實且勇敢的自我紀錄並剖析身心崩潰的真實過程,將有助於人們對這方面的了解。就像她的親密伴侶,也是靈性工作者傑瑞特說的:「誠實面對自己的經驗至關重要。我們或許可以幫助那些有類似經驗的人,也比以往更能理解那些遭遇過心理危機的人。」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善感的心靈還說,靈魂暗夜都並不陌生,那種內在生命被恐懼、懷疑和憂鬱遮蔽的感受,是許多靈修者共同的經驗。潘蜜拉與她自己的靈魂對話,問為何要經歷這麼痛苦的歷程?她所得到的回答很長,而我想摘錄這一段,做為對自己的提醒:「在磨難中成長也是人生的一部份。你一生中也必須面對自己那些黑暗的面向,它們並不一定是以歡快、喜悅的方式呈現在你面前。如果你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遭遇某些事件,覺得自己被拋入無盡深淵,連根救命稻草都沒有,那麼可以說,你正處於靈魂暗夜,而對靈魂暗夜的抗拒則導致磨難與痛苦。抗拒你需要改變與轉化的痛苦。一旦你信任出現在你生活中的轉變──即使這對人類理智而言是無法綜觀全貌之事──就會走出暗夜,迎來黎明的曙光。」是的,信任、臣服與接納,往往是一切困局的答案。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時時有一種「這本書是為我而寫」的奇妙感受,它說了一些我經驗過的,也提醒了一些我可能會經驗的;也有許多時候,我覺得眼前的句子就像是我寫出來的,因為那正是我內心的感覺,或者說,那正是我的靈魂所需要的,我的心中因此而歡欣舞蹈,偶爾也不禁熱淚盈眶。潘蜜拉像是我靈魂上的姊妹,我們心靈相通,也確實在宇宙意識裡,所有的心靈都是一體的。

 

潘蜜拉的每一本書我都仔細讀過,我未曾錯過她所傳導的任何一章靈訊,而且總是心有戚戚。但若要我在她的書裡只能選一本做為推薦,那麼我會選擇這本《靈魂暗夜》,這是一本一旦打開就無法停止的書,也將是我日後會永遠保存並一再翻閱的書。

 

 

摘自《靈魂暗夜》/方智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婦人      

 

 

<為書寫序>小婦人/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美國)/
商周出版

 

好女孩典範

 

 

馬區家的四姊妹,是我的童年好友。

 

雖然她們住在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與我不僅相隔了東西兩個半球,還相距了一整個世紀的時光,但我對她們卻是如此熟識:溫柔美麗的瑪格、正直勇敢的喬、善良害羞的貝絲,還有嬌蠻任性的艾美;我懂得她們的快樂與悲傷,也知道她們的秘密與煩惱,她們就像住在我家隔壁一樣,我常到她們的屋子去拜訪,冬天與她們一起溜冰,夏天與她們一起野餐;我特別喜歡和喬一樣躲在樹上看書,但偶爾會陪貝絲彈琴,或是聽瑪格唱歌,看艾美畫畫。

 

喔,對了,還有那個與喬同年的鄰家男孩小羅,因為他的出現,讓四姊妹的生活有了不少有趣的變化,也讓我對馬區四姊妹的生活畫面有更多想像。

 

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這本在1868年出版的《小婦人》,是我十歲生日那年,母親送給我的書。我一翻開它就喜歡極了,也因為不斷重讀這本書的緣故,讓我對馬區四姊妹瞭若指掌。

 

其實不只如此,我甚至覺得自己與喬的喜好與個性簡直如出一轍,根本就是另一個我:熱情正直但還沒學會溫柔,對於閱讀與寫作有無比狂熱,或許是自我的投射作用,我特別偏愛這個角色。喬不只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姊妹,甚至是我自己。

 

馬區四姊妹是牧師的女兒,在書中的年齡從12歲到17歲,正是青春少女時期,她們雖窮,卻有很好的教養。父親上戰場去了,但母親對她們有著溫柔慈愛卻充滿原則的指導,讓她們懂得在貧窮之中也要保持尊嚴與優雅,永遠要心懷美善,要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要愛人如己,也愛己如神。這本書對當時的我有著類似典範的作用,讓我願意去成為那樣的女孩。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後來又寫了續篇《好妻子》,主題是愛情與婚姻,當它隔了幾年在台灣出版的時候,書中的馬區四姊妹多了年歲,我也離開童年進入青春期,正是對愛情充滿憧憬的時候。當我讀到喬竟然拒絕小羅的求愛時,簡直傷心欲絕又驚駭莫名,彷彿她拒絕的是屬於我的幸福,我恨不能進入書中去搖晃喬的肩膀要她多想想,不要做出錯誤的決定。那時的我還太年輕了,並不真正懂得人生。

 

多年後的今天,我再重讀《小婦人》與《好妻子》,有一種與故舊重逢的喜悅,而我現在的年齡,也早已超過馬區四姊妹在書中的年紀,對於人生總算有了一些體會與了解,但我發現,不管時間過了多久,書中所關切的主題,關於女性發自內心的美,關於親情、愛情與友情,關於人生真正的價值,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還是真理般的存在。

 

我想,如果我有個女兒,我也會把《小婦人》這本書當成禮物,在她十歲生日的時候送給她,就像當年,我的母親把這本書送給我一樣。

 

 摘自《小婦人》/商周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4105_783114391755940_6460406351876836858_o (2)  

 

 

<為書寫序>

金米糖灑落的地方/江國香織(日本)

麥田出版/

 

歡愛中的荒涼

 

江國香織很會說故事,說男歡女愛,說歡愛中的荒涼。

 

佐伯子和米克拉是一雙移民阿根廷的日本姊妹花,當她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相信把金米糖這種傳統的日本糖果埋在土裡,金米糖就會成為在日本天空中閃爍的星星;相對的,她們在阿根廷所見的星空,也許就是某個日本小孩埋進土中的金米糖。

 

但相信金米糖會變成星星的女孩,卻無法相信愛情的存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她們以一種遊戲的姿態穿梭在男女關係之間,一開始就失落了對愛情的信仰,也失落了童真,一個交了男友,另一個就去誘惑對方,並且一再證實男性的愛情誓言果然都不堪一擊。她們共享男人的性,所有的異性經驗因此都成為戳破愛情的實驗。她們有如一路採了一大把花,然後又把花束隨手拋棄一般,用一種嘻笑輕蔑的態度對待所有的男性,直到達哉的出現為止,或者說,直到愛情真正發生。

 

就像金米糖不會變成天上的星星一樣,愛情也無法共有。因為男女關係裡的愛情是一種絕對的獨占,金錢、權力,甚至性都可以與人分享,但愛情不能,它是自私的。當佐伯子無法再與米克拉共有達哉,遊戲終止,愛情發生,一切從此不同。這對姊妹過去或許男性經驗豐富,但在愛情經驗上其實十分貧乏,所以可以這麼說,達哉才是她們的初戀。

 

然而當姊妹共享男人的狀態終結之後,隨之而來的卻是罪惡感,因為那彷彿是一種對姊妹之情的背叛,她們之間的親密曾經勝過一切,那種親密的連結帶著血液的濃度,不是外人可以介入。尤其在妹妹也愛上達哉的狀況之下,這就成了更複雜的三角關係。

 

於是愛情難以純粹,它成為三個人的事,也成為兩個女人內在的自我拉扯,就算分隔日本與阿根廷遙遠的兩地,矛盾的態勢卻始終存在,也因此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也許沒有愛就沒有心,有了愛之後,心反而懂得了寂寞。佐伯子與米克拉之間如此,與達哉之間也如此。

 

星空之下總是有說不盡的男歡女愛,以及歡愛中的荒涼。江國香織筆下的女人總有一種若無其事的優雅,然而內心卻承受著激烈的撞擊。那樣的撞擊總是十分私密,接近敗德,但也是那樣的撞擊令人知道,自己終究是活著的。

 

 摘自《金米糖撒落的地方》/麥田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

 

 

為書寫序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

琳達‧洛麗奇Lynda Rutledge(美國)/

春光出版

 

與過去和解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上帝的訊息,告訴你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度過它呢?

 

多年來一直獨居在豪宅裡的貴婦費絲,就在某個午夜收到這樣的訊息,而且上帝還告訴她該怎麼做。於是天亮後,她打開大門,開始把屋子裡的骨董家具和種種寶物統統搬到草坪上,因為上帝要她舉辦一場拍賣會!這個瘋狂舉動立刻驚動了整個巴斯小鎮,畢竟這個小鎮就是以費絲的姓氏來命名。巴斯家族一直是全鎮最有錢的,而費絲所居住的那幢大宅也正是當地最古老最豪華的房子,多年來她一直把自己關在裡面,無人可以進入,而今不僅門戶大開,那些曾經被歷代珍藏的珍寶還一件件地以簡直荒唐的低價輕易賣掉。

 

然而每一件物品的價值,除了金錢之外,還有背後所連結的歷史、故事與回憶。如果曾經擁有它們的人不想再擁有了,或許是想將那些往昔的連結捨棄了。一場拍賣會,展示了巴斯家族的光榮歲月,也翻攪出一連串的悲劇與深埋的傷痛。而隨著那些珍貴的東西一樣樣地離去,悲痛真的也就消失了嗎?

 

這是關於愛、失落與救贖的一本書,一切的過程都發生在一天,同時也抽絲剝繭,追溯了一層又一層的既往,有些得以化解,有些卻已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但無論如何總是都得放下,否則就會一直活在過去,像費絲那樣把自己關在充滿骨董的房子裡,也把心靈封閉在鬼影幢幢的往事之中。

 

如果今天真是人生的最後一天,如果生命真的已到盡頭,擁有再多的珍寶又如何?讓人真正留戀的從來不是物質的標價,而是與物連繫的情感,但那往往也是令人不自由的痛苦牽絆,可以把一顆心纏縛多年,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所以費絲看似瘋狂的舉動其實是有深意的,也許她是意識不清了,但潛意識卻是清楚明白的: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天,藉著一場拍賣會,她為自己舉行了一個解脫的儀式,宣誓了要從悲痛裡重生的決心,她要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也與那個任悲劇發生、似乎對她的痛苦充耳不聞的上帝和解。

 

至於這場拍賣會真的是上帝的旨意,還是一個迷糊的老婦人在午夜夢迴時的幻想?雖然結局隱約給了一個答案,但在一個人願意寬恕一切過往的傷痛之後,是不是神的旨意,或許已經不重要了。

 

摘自《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春光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  

<為書寫序>愛的停損點/賽拉‧夏/英國

 

淚光裡,總會藏著笑意

 

這是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如果在滿懷期待之下,妳有了一個孩子,卻一出生就被判定為終生殘障,註定一輩子無法正常發展,不會說話唱歌,不能走路跳舞,甚至認不得妳是他的母親,而且隨時可能被死神帶走,妳可以衷心接受這個孩子嗎?是不是最好一開始就設下愛的停損點,以免有一天要因為這個孩子必然的離去而悲痛傷心?

 

這題太難了,除非親身經驗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愛的停損點》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以第一人稱主角安娜的心境,誠實剖露了一個母親面對殘障女兒的矛盾與掙扎,對於「母愛就應該永無止盡」的人間神話提出質疑。照顧一個隨時都在危急狀態的孩子,就算再堅強的母親也會有心力交瘁、萬念俱灰的時刻,當一個女人面對自己的脆弱時,其實是需要勇氣的,誰也無權苛責。

 

故事背景設定在一處美麗獨特但不舒適的法國莊院裡,這座房子似乎象徵了安娜與女兒芙蕾雅的關係;而莊院中神出鬼沒的鼠群,就像襲擊人生的無常怪獸,總是意想不到地幽幽出現。陸續在莊院中登場的人們:接近瘋癲的少女、嬉皮的後代、戰爭倖存者、流浪的謎樣男子……亦各有各的生命風景與困境,但大自然的療癒也從不吝惜給予人們撫慰。

 

雖然寫的是沉重的故事,作者賽拉夏的文字卻有一種輕快的魔力,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蘊藏著淚光裡的笑意,也許是因為她本身就有一個重度腦麻的女兒,所以經驗早已告訴她,無論如何都要擁有幽默感,或許那就是對抗苦難最好的方式。而這樣的特質,或許正是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動人的原因之一吧。

 

 

摘自《愛的停損點》寂寞出版社彭樹君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為書寫序>

種玫瑰的男人/歐杜兒‧艾娃‧歐拉輻絲黛(冰島)

 

玫瑰依然釋放芳香

 

22歲的洛比告別了父親和弟弟,也告別了自己的國家,前往遠方異國某間修道院,只為了那兒有一座玫瑰園,而他念茲在茲的,是把隨身攜帶的玫瑰枝條種下。這剪枝來自母親的花園,而母親在更早之前已告別了這個世間。這樣的一個年輕男子,一半還是孩子一半已是大人,一半進入現實一半身處夢境;對於人生,他所知有限,他的心靈還在成長,他的眼界尚未開啟:他還不算真正愛過,卻已有了一個意外的女兒。他並不確定自己究竟要什麼,卻很明白非離開不可。於是他跟著自己的心意往前走,像蒲公英跟著風一路飄遊,並且對於發生的一切都安靜地接受。

 

我在某個細雨綿綿的春日午後展讀這本來自冰島的小說,並且還特地在地球儀上尋找這個遙遠的北國所在位置,對我來說,這個國家其實有點類似童話,不太像是真實的存在,也因此這本小說本身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奇妙感。我煮了一壺咖啡,放的是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半臥在沙發的閱讀燈下,膩在一旁的是我那瞌睡的貓咪。這是個舒適的下午,正適合這本帶著玫瑰香氣的小說,作者的文字非常迷人,充滿畫面與氣味,使我輕易進入了那個男子的心靈世界,成為一次動人的閱讀經驗。於是讀者與主角之間有了某種微妙的連結。

 

也許是因為書中的「我」,那個離開冰島翻山越嶺去尋找一座傳說中的玫瑰園的年輕男子,他觸及了閱讀的「我」,這個想要在這本書中尋找某些意義的女子,心底那相同的追尋,那種對於自我的矇朧的不確定的感受。在現實上我與他或許並無太多重疊之處,但藉由文字聯繫與他一起經驗了生命中的一段時光之後,他卻彷彿已成為我靈魂上的兄弟,我們一起看見了某些奧秘的心靈風景,那是生命本身的美麗與荒涼,無所謂是非好壞,只是經驗而已,沒有真正的結局。

 

而誰不是這樣呢?總有某些時候,你想離開某個地方,去遇見一個未來的自己,雖然你還不知道那會是一個怎樣的你,但你知道只要往前走,生命自然會給予祂想給你的,你會失去一些又得到一些,你會長成一個和現在不太一樣的人。雖然你並不清楚自己所遇到的究竟是一個禮物還是一場災難,但只要願意臣服與接納一切,所有的經驗都會成為人生的養份,一路上所遇到的陽光與風雨一定可以栽種出一座屬於自己的玫瑰園。

 

只要往前走,就永遠不到真正的盡頭,只要還有一顆追尋的心,一切就還不是最後的結果。玫瑰還在釋放芳香,洛比的故事仍在繼續。

 

你我的人生,亦復如此。

 

 

摘自《種玫瑰的男人》/寶瓶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樂透人生  

 

 

<為書寫序>

 

我的樂透人生/(法國)

 

自由之丘/

 

 

 

我的樂透人生

 

 

 

她要的很簡單,無非是愛與被愛;雖然經歷過人生的痛苦與殘缺,但她畢竟是擁有了想要的生活。她以為一生就是這樣了,沒想到有一天,上天卻忽然給了她一筆鉅額的意外之財,同時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考驗。 


這是一個平凡女人的故事,關於信任與給予,也關於背叛與算計,因為平凡的女人遇到了不平凡的抉擇──當金錢成為一種巨大的誘惑時,是不是會摧毀了原來的平靜?那麼該怎麼對待這筆意外的財富? 

樂透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幸運,也可能是天上掉下來足以砸碎幸福的殞石。而在幸與不幸之間,一念就是一切的關鍵。 

 

摘自《我的樂透人生》自由之丘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幸福時光    

 

 

<為書寫序>

我們的幸福時光/孔枝泳(韓國)

麥田出版/

 

我們的幸福時光

 

 

不同世界的男人與女人,在意想不到的時空相遇了。她出身上流,看似漫步在雲端,擁有一切;他則從小一路坎坷,在泥地中掙扎行走,一無所有。表面上如此懸殊的兩個人,內在各自都有疼痛的流血的傷口,但一個奧秘的連結讓他們認識了彼此,從此在最孤獨的時候有了陪伴,在黑暗的牢籠中有了天堂的光。於是他們相愛,成為救贖彼此的存在。

 

「寬恕」是這本書的主題。寬恕帶來放下、轉化與昇華,那是一個類似奇蹟的過程,被拯救的其實是自己,讓我們與神在一起,與愛在一起。寬恕讓冰天雪地開出繁花。

 

當然寬恕並不容易,畢竟誰不是耿耿於懷自己的傷?可是誰又可以說自己是完全無罪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當我們指責別人有罪,自己真的無辜嗎?每一樁罪行的背後,往往都是一連串苦痛的累積,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救贖。

 

我們都是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此去只有死路一條,人生好短但愛恨好長,對別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這也是對自己的溫柔與慈悲,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暇的,你我也都需要祈求自己的與別人的原諒。

 

韓國當代國民女作家孔枝泳的小說《我們的幸福時光》,探討愛與寬恕、宗教與死刑,以及人生裡種種身不由己的苦難。主題是沉重的,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光。

 

摘自《我們的幸福時光》/麥田出版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這是一個法國小村莊、一群曠男怨女,和一對分離多年的初戀男女的故事。

 

「美河之愛」,雖然擁有這樣一個愛與美的名字,但專司愛情的女神維那斯卻似乎遺忘了這裡,在這個人口簡單的小村,許多人都過著形單影隻的獨身生活。

 

而決定為大夥兒搭起愛情橋樑,改行當媒人的理髮師,卻是個情感經驗單純的單身漢。

 

這是仲夏夜之夢式的喜劇,渴愛的人紛紛現身,但沒有精靈,也不夢幻,而是充滿了農莊氣氛,交織成一片生動熱鬧的庶民風情。郵差、烘焙師、助產士、牙醫、

公務員、農夫、收銀員、魚販、雜貨店老闆娘……在他們各自庸碌嘈雜的生活裡,心中還是悄悄渴望著愛情的降臨。他們的情感是人間煙火,和麵包、刮鬍水、奶酪、松露、胡桃、千層酥……在同一個擾攘的世界,而非縹緲的雲端。

 

而在其中穿針引線的媒人,心裡藏著一個愛的秘密,那是一封未曾即時回覆的信,夾帶著深深的自責、懊悔與遺憾,成為長達二十六年的心頭懸案。

 

「沒有愛,我們都只是影子而已。」這是書中的城堡女主人說的一句話,或許也是所有寂寞男女共同的心聲。沒有愛,一個人甚至算不上真正的實體,只是百無聊賴的遊魂而已。但一個愛的呼喚總會回應另一個呼喚,在悠悠的時光長河中,過去未完成的情感也總會在將來找到路徑與出口。

  

──為Julia Stuart《碧麗歌的媒人》﹙時報出版﹚而寫的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派特  

 

許多時候,我們向上帝祈求一樣東西,但祂好像置若罔聞,無論我們祈求得有多麼用力多麼大聲,祂不給就是不給。

 

派特就經驗了這樣的過程。從精神病院回到父母的家中療養,他失去婚姻、金錢、工作、房屋、車子、名聲,甚至失去關鍵性的記憶,連過去數年的歲月都搞丟了;他總是想不起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自己忽然就進入前中年期,而周圍的人對他的過去全都欲言又止。因為一無所有,三十五歲的派特還像個十五歲的少年一樣,必須與父母同住,忍受父親的冷漠,接受母親的照顧。也像個十五歲的少年,派特回到了青春期一般的純情,「與妮奇復合」像是一句他給自己下的咒語,成為他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執念,因此他拚命健身,改變自己暴躁易怒的個性,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一個讓妮奇更喜歡的人。他也天天禱告,求神讓妮奇回到他的身邊,可是一切的努力似乎只是徒勞,妮奇還是像一縷消失的輕煙,從未出現。

 

然而在這個看似無望的過程裡,許多事情已悄悄不同了,一些舊的關係改變,一些新的關係發生。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無奇之中,其實隱藏了奇蹟般的存在,就像滿天烏雲,表面一片灰暗,但那背後其實有著滿滿的陽光,當關鍵時刻來到,瞬間就會照亮全局。

 

世事往往如此奇妙,我們對上帝祈求一樣東西,卻苦求不得,然而過一段時間之後再回頭看,才發現我們得到的是更受用的禮物。也許祂給的不是我們想要的,但一定是我們需要卻不知道的。

 

就像那場把派特送進精神病院的災難,看似是派特的末日,但他的生活早已悄悄毀壞,崩塌是必然的過程。而從長遠來看,那未嘗不是另一個新生的開始。或許我們也可能像派特一樣,人生曾經走到了谷底,但一無所有卻會湧現一種奇異的力量,因為再也沒有什麼可失去了,反而會生出不可思議的勇氣。

 

也許烏雲曾經遮蔽了光亮,但雲後的光從來沒有消失,就像看不見卻確實存在的愛一樣。

 

所以我特別喜歡派特在擁抱他的弟弟時說的那句話:「我一無所有,除了愛什麼也不能給你。」是啊,人所能擁有的是什麼?所能給予的又是什麼?不就是愛嗎?

有愛的人是永遠不會懼怕失去的,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財富。

 

而給得起愛的人,一定是被愛的。 

 

摘自《派特的幸福劇本》/馬可勃羅/彭樹君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我為名的變奏曲  

 

謎樣的名模美織玲子,有著謎樣的美貌與身世。當這個世界搗毀她之後,她就以復仇的姿態搗毀所有與她相關的人。也許她渴望的是一些愛,一些真誠,但在那個紙醉金迷的世界裡,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真心。於是她的渴求變成怨恨,於是她成為外表甜美但內心猙獰的厲鬼。 

這是一部精采的懸疑小說,設計精巧,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不到最後不會知道真相。什麼是自殺什麼是他殺?誰是受害者誰是加害人?這一切在盲目的人性與愛恨交織之中,早已失去界限,因此沒有絕對的罪惡,也沒有真正的無辜。

 

──摘自《以我為名的變奏曲》彭樹君推薦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是愛  


茱莉,這個勇敢、善良、熱情、可愛的女孩,她一直相信總有一天,她的初吻會獻給鄰家男孩布萊斯,就像她相信大樹有魔法一樣。

但布萊斯打從搬來這個社區之後,每天偷偷禱告的,卻是茱莉離他遠一點。

故事就從兩人八七歲那個初見面的夏天說起,以布萊斯和茱莉各自的觀點雙線進行,於是讀者看見了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事件,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解讀。茱莉以為和布萊斯一見鍾情,布萊斯卻覺得茱莉是個纏人精;茱莉以為布萊斯看她的眼神含情脈脈,布萊斯卻覺得沒看過這麼古怪煩人的女孩。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裡有  

人生可能經歷的苦難,他都經歷了──骨肉離散、流亡失所、生命朝不保夕、在塔利班的槍管底下掙扎圖存、為了還能看見明天卑微求生、孤身一人橫跨歐亞大陸,……這一切艱辛的旅程開始那年,他只有十歲。

從阿富汗經過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義大利,這六年的時間讓一個孩子成為一個少年,但那其中的成長過程何其殘酷啊。

這樣的一個故事,即使是虛構的小說都令人不忍,何況這是血淋淋的真實!因此,在閱讀本書的當下,我心中一直淌出熱淚,並對那在一切之上的神禱告,祈求祂讓這樣的苦難減到最少,讓所有的孩子都不需要經歷這樣殘忍的成長,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有愛,有盼望,有安心與歡笑。


 

摘自《海裡有鱷魚》‧寶瓶出版‧彭樹君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罪咎.jpg  

這個夏天,我讀了馮席拉赫的第一本書《罪行》,立刻成為這位德國人權律師的書迷。

到了秋天,先覺出版社要我為他的第二本書《罪咎》寫推薦文。有幸能在付梓之前先睹為快,實在是書迷的樂事。

然而讀他的書,其實不是快樂的,而是驚心動魄的,感慨萬千的,是會在心裡淌出熱淚的。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因為出版社的邀請,近日重讀納博科夫的《蘿莉塔》,不禁被這本經典情色之作深深迷住了。

但多年以前,無論如何都讀不下去。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age.jpg  

 

經典童話《小飛俠》裡,彼德潘遺失了他的影子,被小女孩溫蒂撿到;溫蒂不但幫彼德潘縫好影子,還跟他一起回到由失落的孩童所組成的夢幻島,從此展開一連串的奇幻冒險旅程。

 

這本《偷影子的人》也有彼德潘的身影,故事同樣從影子開始,主角也同樣陷落在時間的定格裡。彼德潘拒絕長大,本書的主角則是離開了童年,卻離不開童年的暗影,除非完成自我療癒的過程,否則無法真正長大。

 

主角擁有特殊的天賦,可以與影子交談,只要他願意,就能知道深藏在別人心底的秘密;雖然他「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請自來的形影」,可是卻必須接受這份天賦並使用它,為每一個來向他請託的影子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治癒潛意識裡深埋的傷痛。

 

人與人之間的言語總是經過層層包裝,影子與影子的密談卻能心心相印,但這個有能力藉由影子來讀心的男孩,可以了解別人說不出口的心事,卻不了解內在深處的自己,即使他後來成為一位醫生,同時療癒別人的身體與心靈,可他一直不知如何處理父親離家的創傷,也總是不能對愛他的女人敞開心門。直到一只風箏帶著他飛回了過去,他才知道自己始終在等待並追尋的,是遺落在童年的那些未完成的心願。

 

也許我們的心裡也有一個失落的孩童,陷溺在童年的暗影裡;也許我們也該找一個有月光的夜晚,與我們那條孤獨的影子密談;也許只有療癒了過去,我們才能真正長大。我想,這就是這本《偷影子的人》想要傳達的訊息吧。

 

 

摘自《偷影子的人》/彭樹君序/商周出版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CAKKK73K.jpg  

 

在格林童話《糖果屋》裡,那對因為饑荒而被父母丟棄在森林中的小兄妹漢斯與葛麗泰,發現了一幢蛋糕屋頂、餅乾窗戶,還插著糖棍煙囪的屋子,那真是每個孩子的美夢啊。已經餓了太久的兩個孩子就開開心心地啃起了好吃的房子。但這時的他們還不知道,屋子裡有一個巫婆,以及準備烹煮小孩嫩肉的爐灶鐵鍋。

 

艾米‧班德這本《檸檬蛋糕的特種憂傷》也像是一幢糖果屋。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