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小筆記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屏息讀到最後一頁時,我心中一陣陣地驚歎;闔上書頁之後,一波又一波感動的電流不斷流過了我。

啊,這本《鏡之孤城》實在太好看了!

本書一開始就解釋了孤城的兩個意義:一是孤身而立的城堡,二是被敵軍包圍、孤立無援的城堡,作者辻村深月以孤城來象徵那些在人際關係上受挫受傷,因此拒絕上學的孩子。鏡之孤城,以鏡子為入口,成為一座獨立於現實之外的避難所,收留了七個少年少女,他們各有各的挫折與傷痕,到不了學校,交不到朋友,卻在這座城堡裡漸漸敞開原本封閉的心扉,培養出生死與共的友情。

隨著情節鋪陳,一再揭開掩藏的真相,原來這奇幻的時空與彼此的現實有著不可思議的巧妙關聯,異世界、平行宇宙都是可能的,「所有的時間同時存在」也或許才是更真實的,辻村深月將種種奇幻的元素和拒學、繭居這些社會問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像尋找那把美夢成真的鑰匙一樣,書中也處處埋藏著伏筆,過去與未來互為映襯,讓人一翻開這本書就深深入迷,除非讀到結局無法放下。這本書有著令人廢寢忘食的魔力。

恰似書中安西心在得到友誼之後的了悟:「我不是沒有朋友。即使以後再也交不到朋友,我也曾經有過朋友。」這樣的信念將成為她願意在往後的人生裡繼續活下去的心理支柱,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城,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是溫暖的水流,可以消融彼此封凍的疆界,帶給自己與他人面對世界的勇氣



.................................

.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作者:辻村深月
書名:#鏡之孤城

#彭樹君

FB:http://t.cn/RFZ2clE


《鏡之孤城》書衣正面.jpg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4025_692879880740108_1636071759_n    

 

我曾經想過,或許生命是一場完全的自主,我們選擇出生在怎樣的家庭,也選擇這一生將面臨的主要功課,也許這一切都是我們在出生前自由意志的設定。

這本書說的,就是我曾經想的。

作者Robert Schwartz以12個真實人生案例,包括流產、虐待、同性戀、亂倫、領養、貧窮、自殺、強姦、精神疾病……並訪問了幾位靈媒,交叉去了解並探討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說明這一切都是出於個人的意願而顯現於人生中的挑戰。

靈魂太玄妙了,這本書雖然缺乏科學的理性驗證,然而誰又能說這不可能是真的?

人生的功課總是艱難,但如果一切其來有自,是我們自己靈魂的設定,是我們自己願意它發生的呢?如果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自主,是不是就已經走上了自我療癒之路?

說是因果也好,說是靈魂的設定也好,我相信人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習而非懲罰。我也願意相信,沒有人是自己命運的受害者,會選擇這樣的人生是出於療癒的目的,是為了在一個更大的生命格局裡學習愛與寬恕。
.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ok0823-7

 

   

這本書的書名原文是Far From The Tree,想來是因為那句西洋諺語:蘋果落地,離樹不遠。

《背離親緣》,這本書寫的是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那些不符合父母期待的孩子。那些孩子,像是落到了另一個世界的果子。

美國國家書評獎得主、紐約時報年度暢銷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在為期十年的查訪與研究中,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家庭的孩子進行深入拜訪,寫下這本書。關於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芭蕾舞者生出侏儒、華爾街菁英生出唐氏症寶寶、基督徒父母生出殺人犯……作者寫的就是這些落到另一個世界的果實、他們的父母,以及那其中種種衝突、矛盾、認同與接納的過程。

厚厚的一本書,拿在手裡有些沉重。當我埋首讀它的時候,想起以前鄰人陳家的孩子。

說是孩子,其實人家比我大了好幾歲,可是不知為了什麼原因,那孩子的腦子永遠停留在長不大的狀態。我三歲的時候他六歲,到我十五歲了,十八歲了,二十歲了,他還是六歲。

是個很漂亮的男孩,清瘦修長,面容白淨,總是穿得整整齊齊。他的身旁總有他的母親,一個溫柔但憂心忡忡的婦人。我叫她陳媽媽。

陳媽媽原本是大學教授,為了這個孩子辭去了教職。在我們那個大學教職員工宿舍裡,陳家就在我家對面,陳媽媽常常牽著那孩子走過我的窗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愈來愈高,她愈來愈老,然而她總是緊緊牽著他的手。

很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那個畫面,我心裡仍有流淚的感覺。

因此閱讀這樣的一本書,彷彿是某種說不出來的安慰。因為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難以承受的責任背後是無怨的愛,而愛總是可以將苦難化為祝福。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88354_867312686630159_4855828712161079417_n    

 

正在讀白石一文的《不可或缺的人》,目錄上的兩篇題目都很吸引人:〈給獨一無二的人〉、〈給無可取代的人〉。

我們都希望成為某個人生命中,那個獨一無二又無可取代的人,那使我們擁有一種存在感。那樣的存在感具有一種美妙的重量,那是比起金錢、王位、名利、成就更具有實質感的重量,像一支定位並安心的錨,讓我們知道自己在這茫茫人海的世間不是漂泊無根的過客。

但是,能讓我們的生命圓滿的那個人真的存在於世界上嗎?自己的存在又真的能讓某個人的人生沒有遺憾無所欠缺嗎?雖然有那麼多無常意外與心意轉變,可是我還是願意相信,是的,也許只要真心相待過,每一段相遇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那些情感與經驗的累積,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又無可取代的存在。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jAxNTAxMjMxNzQxMjI=_1

 

 

不同的人來到他的心理診療室,帶來各自的生命故事。

 

一生困在一堆信件中的孤獨老人、對逝去的青春念念不忘的舞者、患有囤積症的醫生、把所有的作品都密封在盒子裡的作家……他們各有各的陷落與沉溺,而他給予陪伴與傾聽,並寫下他們各自獨特的心靈風景。

 

歐文‧亞隆,當代存在主義心理治遼大師,在八十歲的高齡寫下這本《一日浮生》,溫暖深刻,直視人性中最脆弱的部份,關於愛與死,關於親密關係與自我追尋。

 

書名典故來自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的《沉思錄》: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

記人者與被記者都是,全都只是暫時的──記憶與被憶亦然。

等時候到了,所有的人也都將忘記你。

總要時時記得,不多久,你將一無所是,你將不知所終。」

 

萬物不過一瞬,轉眼之間,一切為人記憶的均將埋葬於永恆的鴻溝之下。擁有一切、權傾一時的羅馬皇帝如此感慨,他看見的是人生無常的本質。

 

在宇宙的長河裡,一個人的一生不過是小小的水花,激起的瞬間即消失於無形,個人的愛恨情仇都像旋生旋滅的泡沫,想留也留不住,只能放下與釋懷。

 

雖然一切終將過去,但無論如何,還是要好好地活過。浮生短促,有如一日,時時刻刻都是當下,也是永恆,都值得珍惜。而人與人、心與心之間交會時的溫暖與光亮,會讓我們懂得人生所為何來,而那就是屬於我們的生命故事。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書推薦>在落地之處開花/遠流出版/渡邊和子/日本

 

這是一個日本修女寫的書。

 

1927年出生的渡邊和子,今年已經87歲了。她3歲時曾跟著當時擔任台灣軍司令的父親來台居住一年。9歲時親眼目睹父親被槍殺身亡。29歲時進入修道院。36歲即成為日本聖母清心女子大學校長,因校務繁忙而諸病纏身,甚至因為一場手術而身高縮短了14公分。

 

但這些起伏跌宕與身心痛苦,卻使她更堅定對神的仰望,寧靜謙和地接受一切試鍊,並將一生心得寫成這本溫柔優美又充滿愛的力量的書。她在這本書的前言裡寫著:

「縱使是修道者,有時也會有令人氣惱的日子,有時也會有無法安眠的夜晚。此時我就自我安慰一番,讓自己平靜下來。曾幾何時,我多少學會了一點讓自己的心情穩定下來的工夫。

「在我三十過半時,出乎意料地被派遣到岡山,第二年隨即被任命為大學校長。在這心慌意亂的時候,一個傳教士送給我一篇英文的短詩:

Bloom where God fas planted you.(在神安置你的地方開花吧)

「下面接著寫:『在落地之處開花,並不是無可奈何,而是以笑臉在那裡生活,讓你周圍的人也能獲得幸福。』這正是為了告訴我:『被安置的地方,就是你現在最好的居所。』

「如果在被安置的地方自在地生活,抱著『一定有關心我的人存在』這種安心感,就能使自己波動的心情安定下來。

「有時或許會有不能開花的日子。此時,就再往深處扎根吧。」

 

為了這本《在落地之處開花》要在台灣出版,好友H專程到日本去拜訪渡邊修女,並邀請我先讀讀未出版的書稿。在閱讀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心裡非常美,因為這本書像春風一般和煦,讓人覺得每讀完一篇,心裡彷彿就開出一朵花。

如今這本書出版了,我希望它能被更多人看見,也希望看見它的人都能和渡邊修女一樣,以寧靜美善的心,在落地之處開花。

10153249_10152373081924598_3890466934519575654_n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2014年4月17日,加西亞馬奎斯以87歲高齡在墨西哥的家中與世長辭,給這個世界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



這位1927出生於哥倫比亞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魔幻寫實的淋漓之筆寫愛與孤獨,藉家族興衰寫拉丁美洲歷史;他既是作家,也是記者和社會運動先驅。讀他的作品,總讓我覺得書中處處都是鬼魂,充滿夢囈般的啾啾低語。



雖然《百年孤寂》是馬奎斯的代表作,但我更喜歡的是《愛在瘟疫蔓延時》,那種高燒不退的、執抝又蠻橫的熱情,那種因為心中有愛而無畏於離別與死亡的勇氣,正如主角阿里薩說的,「唯一使我痛苦至死的,是不能為愛情而死。」讀來令人迴腸蕩氣。


這本書曾經是年少的我心中最美的愛情巨作之一。馬奎斯自己也說過,「這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也許,對我來說,紀念這位文學大師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這本書再讀一遍吧。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etImage

 

   

這是簡單易讀卻能深入淺出的一本新時代經典好書,很適合當成《奇蹟課程》的入門書。它不像《奇蹟課程》那樣厚重,卻總結了《奇蹟課程》的精萃,把一年的課程濃縮為12天。

 

這本書已經出版三十多年了,但直到今年才有繁體中文版。它的頁數輕薄,一個早上就可以讀完,但我故意讀得很慢,因為閱讀它讓我心情喜悅。這裡摘錄手邊正好讀到的一段:

 

「多數人經常覺得自己無助地被困在眼前的世界裡,無論怎麼努力嘗試,就是無法改變世界,從它的制約中脫離出來。

 

「其實只要記得世界是由我們的想法塑造成的,我們就能改變它;透過改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想法,眼前所見自然會有所不同。改變想法事實上就是在改變『因』,這麼一來我們所見到的世界,也就是『果』,自然會跟著變化。」

 

本書作者就是一個見證,他從小就有閱讀障礙,他的大學教授曾經對他說,「我不知道你這輩子會做什麼工作,但是看在老天的份上,千萬別寫作。」然而50歲那年,他下定決心再也不要因為別人對他能力的評價而看輕自己,決定開始寫作,然後在54歲出版了這本書。而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本書已被譯成了數十種語言,並在三十幾個國家成立了上百個心態療癒中心,幫助世界各地患有重症、失去親人的兒同與青少年找到內心的平靜。這樣的奇蹟,只因為當年作者一個決定自我改變的想法。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9    

 

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很久以前讀她的《感官之旅》和《愛之旅》等書,就深深為她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心靈而著迷。這幾天再讀她的《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又走進了一座芬芳迷人的腦內花園,在其中流連忘返。

 

她用詩情般的文學筆法寫出大腦的世界,涉入情感、夢境、記憶、男女與其他,探索「我」之所以成為「我的存在」,追溯喜悅和傷痛的由來。讀她的書總讓我的內在視野一再被打開,一再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之間奇妙的關聯。

 

杏仁核掌管情感,海馬回主司記憶,松果腺可能就是靈魂的抽屜,而自我或許只是一小片大腦額葉。然而還有什麼更神秘的運作在這一切之上,就像戴安艾克曼說的:

 

「在生死的地圖上,腦依然是未知的領域,依舊是藏有寶藏和怪物的傳說世界,不過我們已經開始描繪它的海岸,了解它的生態。我們跨越了好奇與必要的裂隙,找出各種方法,在不必揭開頭顱的情況下,探看自己的內心。」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情節主軸是關於一個多年前未解的謎團,以及五個青春男女在友情斷離之後各自經歷的生命過程。這本書有《挪威的森林》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影子,都是對於青春的緬懷與自我的追尋。

 

 

 

讀完之後,我有些悵然。

 

 

 

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村上春樹每寫一本長篇,就超越他自己的前一部作品,但這本書不但並沒有比《1Q84》更擊中我的心,甚至也缺少同系列(讀者的我所歸納的同系列)《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那種穿透性的光芒。

 

 

 

可畢竟是村上春樹,所以當然還是好看的小說,但也畢竟是村上春樹,我對他新作的期待並非一般。也許是過高的期待落空了,所以才感到如此悵然吧。這種感覺,就像一直很喜愛的拉麵湯頭忽然少加了某個配方,雖然還是在水準之上,但吃下去就是少了那說不出的什麼。

 

 

 

每個人對於村上春樹都有自己的解讀,他的作品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個人心底的那個自己。只能說,這回我經過村上這面鏡子時,得到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

 

 

 

於是,與其說這是我心目中的村上春樹,不如說這是「讀起來很像是模仿村上春樹模仿得還不錯的小說」。身為向來忠心耿耿的村上迷,得出這樣殘酷的讀後心得,我自己都要不忍地別過頭去了。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到《西藏回春瑜伽》這本書之後,為了見證青春永駐的奇蹟,我立即跟著書中所附的光碟照做。

 

據說這是喜馬拉雅山中與世隔絕的喇嘛們秘練的功法,直到二十世紀初才由一位英國上校帶到歐美而宣揚開來。這套瑜伽的特殊之處在於刺激中脈七輪,調節人體內在的精微次元,修復疲憊的內臟與腺體。只要天天修練五個簡單的動作,從此就可以與老絕緣,回復青春。

 

一開始,我看著光碟所示範的五個招式,心中暗笑,哎唷,會不會太輕鬆了啊?

我有瑜伽基礎,又學過蘇菲舞蹈,應該可以愜意上手才是。

 

沒想到做完一輪之後,我竟然累趴在瑜伽墊上,眼迸金星,差點沒斷氣,久久無法起身。

 

怎麼回事?看起來明明很容易的幾個動作,怎麼會把我折磨成這樣?

 

我彷彿聽到虛空中傳來嘲弄的輕笑。唉,是我小看了它,這不是普通的瑜伽,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深奧。它運動的不是肢體而已,還有屬於靈性層次的脈輪。

 

經過了三週不間斷的堅持,更重要的是,懷著謙卑的心苦練,我終於離開撞牆期,漸漸進入芳草鮮美的桃花源。每回做完這套回春瑜伽之後,就有一種身心都無限敞開的清澈與舒暢。而且,我覺得自己的體力變強,能量豐盈,思緒也比以前清晰。真是一套有效的好瑜伽!

 

我要一直練下去,然後看看時間會不會倒著走?就算不為了回復青春,僅是這種神清氣爽的輕盈愉悅之感,也就值得了啊。

 

西藏回春瑜伽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墜入情網並不是人類所做的最愚蠢的事──但萬有引力不需為此負責。」
情人節過後的早晨,在《愛因斯坦的智慧》裡讀到這句話,不禁開懷而笑。這真是大師級的幽默。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讀書筆記──

 

黑暗靜心,是古代馬雅對聖人的訓練。

他們一出生,頭部就被纏上13層布,然後根據頭顱長大的速度而定期放鬆。

到了913歲的那一年,會逐月解開一層布,讓眼睛慢慢習慣光線。

最後一層布會在某個神聖的洞穴裡解開,周圍點著燭火,以適應光的存在。

據說這樣的訓練可以強化其他感官,並讓人失去對時空的感覺,處與永恆的靜定之中。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今天早晨閱讀《像佛陀一樣快樂》,摘取其中讓我感動的一段。

1950
過世的印度聖哲瑪納瑪哈希﹙Ramama Maharshi﹚,在生命末期,他手臂生癌,雖然一定很痛苦,他在最後的日子裡還是平靜而愛人。
有一次,他帶著美麗的微笑向下注視,只說:「可憐的手臂。」

讀到這裡,我合上書頁,讓感動靜靜流過心底。
一個人可以如此安然地對待身上的病痛,帶著愛意看著自己腐爛的手臂,這是多大的慈悲與超越啊。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titled.bmp  



這兩天的讀物是《喬,一個孤獨的男孩》,一個英國爸爸寫他自閉症的兒子。好感人,看得看得​我心碎萬分。

讀完全本之後,再看封面文案,不禁掉下淚來。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2 Fri 2011 23:01
  • 置頂 罪行

image.jpg  

 

最近所讀的一堆書裡,這本並沒有辜負了我的期待。

《罪行》,德國律師馮‧席拉赫以其執業生涯中的真實案例寫下的十一篇人生故事。每一篇都好看得要命。

彭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